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在具体行动中助力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7月31日至8月4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赓续红色血脉,建设多彩贵州”社会实践团赴贵州省贵阳市组织开展党史学习和重走长征路系列活动。本次实践研修以“筑梦黔行,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主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采取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和情景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在学、听、观、悟中接受思想启迪和精神洗礼。 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前往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图云关抗战纪念园、息烽集中营、黔灵山麒麟洞等地追寻长征足迹, 牢记领袖嘱托;前往青岩古镇、多彩贵州城展开实地调研,助力乡村振兴,体悟多彩贵州。 追寻长征足迹, 牢记领袖嘱托 第一站: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 7月31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革命正处于低谷阶段,党中央于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之后,于1935年1月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是红军长征期间批准成立的唯一省级地方党组织。 团队成员走进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引导和讲解下,循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创建、发展的轨迹,依次参观了“党的创立时期、党的早期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活动”等展厅,仔细聆听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创建、发展的轨迹。大家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展品,回顾一段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深入了解贵州地下党人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真切感受了贵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直至赢得解放的光辉历程。 第二站:图云关抗战纪念馆 在烽火弥漫的抗日战争硝烟中,图云关见证了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在血与火中救死扶伤的历史。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成立,全面担负起战场救护使命及后方平民防疫等公共卫生责任。随着战事的蔓延,救护总队一路西迁,于1939年2月入驻贵阳图云关,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 纪念馆中,一张张珍贵的黑白照片仿佛打开“时光之门”。“烽火仁心 人道光辉”“救死扶伤 博爱恤兵”“功勋卓著 奉献永续”……一个个展厅里,陈列着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历史文化资料、图片、衣物等相关展品,生动展示救护总队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的杰出贡献。 通过参观,队员们对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无私奉献和人道主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对于今天的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进步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站:息烽集中营旧址 黔灵山麒麟洞 在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前,成员们一同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深深震撼于革命先烈们坚贞不渝的革命信念和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在黔灵山麒麟洞,行走在黔灵山间,领略曾经张学良与杨虎诚所经历过的那些点滴,感受先辈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不缺英雄,他们雄心壮志高扬复兴梦,盼望着梦想成真,实现大同社会。“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实践团队深入贵州红色革命旧址,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实地调研学习。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一件件真实的文物重现了革命先烈们伟大的奋斗历程,让大家更加深入地重温党的历史,感悟长征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体悟多彩贵州 实践团队成员来到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的青岩古镇展开实地调研,积极参与古镇的环境整治和旅游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探寻如果如何将古镇延伸发展,探寻古镇活化利用价值及自身特色发展,为青岩古镇旅游的发展贡献力量。 队员们专门对第一次来到贵州青岩古镇的旅客进行旅游指引服务和导览工作。走在老街上,通过与游客们的交谈,感受到了其更多的可能性。如今的青岩古镇,有了政策、技术和自然资源的支持,它们正在迸发出新的生命力,“旅行+美食+民宿”的一体化振兴策略,是乡村振兴带来的古镇新气象,游人们可以尽情的感受古镇的平静之美,欣赏风情民俗,触摸古镇的沧桑的浪漫。 历史文化的传承、现代产业的蓬勃发展,相互交织促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新形象已然呈现。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崭新面貌,更加坚定了实践团成员们用脚步丈量“多彩贵州”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