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一波寒流降临西安。当人们正在热议今冬气候冷于往年之际,比寒流更无情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突然开始肆虐古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病毒感染的严峻形势时,市政府的一道道分区封控令,把1200万西安人一片接一片的定格在自己当时所在的位置。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西安作为一座高校密度最大的城市,学生的封控工作在此次“战疫”中显得格外地重要。接下来与你一起分享西安医学院里一位老师的“爱与希望”的故事。 她叫王文鹓,她是一名党员,一名青联委员,一名高校普通的学工干部,她也是一位普通的妈妈。从参加工作起,就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岗位劳作,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她的心。十几年来手机24小时从未敢关机,半夜被电话惊醒的事是常态。学生群体内有突发情况,她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她常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晚上有电话。她的女儿从小到大最习惯说的一句话是:“妈妈这是上的几点的班呀?” 可是,2021年12月18日凌晨的电话响了,她当时所在的含光校区出现冠状病毒阳性病例被宣布封校,此时此刻,她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因为天亮后未央校区四六级英语考试、研究生考试监考需要她增援,所管理的学生都在未央和高新校区,需要她去做稳定工作。含光校区一封控,一样事情都无法落实,这使她焦急的彻夜未眠,万般无奈,她只能一边打电话沟通安排工作,一边自我心理调整。从那天起,她不论白天、夜晚,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对手机产生了幻听,总觉得有通知来,总担心误了学生的事……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刻学生的情况时刻牵动着她的心,学校三校区封校,学生志愿者安排、各种数据汇总、学生心理安抚、各种线上会议……从最开始的焦虑慌乱,到最后的井然有序,学生自觉服从、积极配合学校管理,学生们可爱的身影通过微信传来,使她的心终于舒缓了一些。因为她意识到:我平时的思想工作没有白做,关键时刻,我的学生一个个都是听话的,懂事的,有素质的。 2022年1月1日,新的一年开始,迎来了好消息,封控的含光校区终于降级了!这意味着她能第一时间申请到学生最需要的一线去。经过和学院领导的沟通分组后连夜收拾行李,她的妈妈说:“你快去一线吧,在家里心没少操,事没少干,自己心里还不踏实,去看见学生你就踏实了”。女儿说:“你快去管你的学生吧,我是留守儿童我比他们乖,我陪着奶奶,你放心吧”!安顿好老人和孩子,第二天她行色匆匆地赶到未央校区学生公寓工作站,和几位同事汇合后来不及收拾给她临时安排的宿舍,换上防护服就开始工作,整栋楼八十多间宿舍,三个学院近500个学生,一间一间逐个走访,逐个问候,同样的话重复说,口干舌燥也不厌其烦,对开朗乐观的学生调侃说笑,对内敛忧郁的学生耐心宽慰,忍着膝关节损伤的疼痛来回上下楼梯,不知情的同事调侃她:“从来都是踩着高跟鞋的你怎么最近都是运动鞋?”。走访了四五个小时,脱下闷热的防护服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就这样,每天重复着白天走访学生,晚上开会总结的工作,她和学生同吃同住,每天关注、关心、关爱他们。同时,还积极联系省青联筹措应急物资,拉来青联委员捐赠的800箱爱心饮料送给学校一线防疫人员、学生以及志愿者,传递爱心,真情暖人,与子同袍。 直到1月15日,未央区降为低风险地区,上级通知:我们未央校区是疫情后第一所学生可以返乡回家的学校,她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但是接下来的工作任务更重大,两天之内近万名在校学生应回尽回,不漏一人。接到通知后她和同事迅速投入工作,统计数据、打印证明、签字盖章、分发汇总、接听电话、联系学生回家所在地接受事宜等,从当天下午第一个学生被送出校门起一直通宵达旦地工作了三天三夜,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饿了就吃碗泡面,来回协调工作都是一路小跑,身体疼痛时贴满了暖宝宝来缓解。由于学生情况复杂多变,加之各地疫情防控政策不一,工作衔接过程中还听到抱怨、指责和推诿,但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回家,她忍下了所有的委屈,依然微笑、耐心、细致地为学生办理手续,为家长答疑解惑。看着学生们收拾好行囊,带齐证件,开心地坐上回家的校车时,她如释重负。 两天下来大部分学生已经顺利踏上回家之路,有的已经安全到家,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当地政策推后返乡。为了不给学校增加派车负担,担心学生夜晚提前好几个小时在候车厅不安全,为了让学生多睡一会儿,她开着自己的车爱心送站,她说:“自己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平安了我的心里才踏实”。学生们到车站时激动的无以言表,看着学生顺利通过安检,她的眼眶湿润了,三九天的夜晚非常冷,但是她的心里特别暖。 未央校区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她顾不上休息,为高新校区的学生离校返家开始做筹划工作,随时待命,准备第一时间奔赴最需要的工作现场。她说:“一个都不能落下,能回尽回,不管多晚,我们都会送站,看着孩子们回家比我们自己回家还要开心!” 这就是一位普通党员,一位普通学工干部的一份责任、一份情怀、一份担当、一份坚守。她说:“这段时间是职业生涯中最焦虑、最艰难的时刻,将来也是最温情、最难忘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