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食(麻什)是形状如大拇指指甲盖大小的面疙瘩,中间略薄,边缘翘起。贾平凹先生在《陕西小吃小识录》称作“圪咜”(陕北语),关中人称作麻食、猫耳朵。麻食的做法是将和好的面撮成细条后,用手揪成指甲盖大小的面疙瘩,放在案板上用大拇指搓成的。撮好的麻什放入锅中煮,烩入事先炒好的菜,有切成麻什大小丁状的土豆、豆角、豆腐、西红柿、青菜等。麻食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是人们喜欢的日常简单饮食的一种。麻食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种不一样的麻食,绿麻食~ 关中平原美丽辽阔 饮食以陕西八大怪为称 老婆帕帕头上戴 家家房子半边盖 板凳不坐蹲起来 面条宽得像裤带 锅盔大得赛锅盖 油泼辣子一道菜 秦腔大戏吼起来 姑娘一般不对外 绿麻食
整个夏季,面条在关中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面条花样繁多,细面窄面裤带面,连锅面,油葱花过水面,红豆面,炸酱面,西红柿鸡蛋面,南瓜面;炒细面,炒拉条,凉拌面,臊子面……面让人们百吃不厌。以面为团,主宰生活节奏,以清爽为乐,告诉世人陕西面食独具匠心。人们将面再次变换花样,麻食、饸烙、老娃撒、刀削面、扯面、打搅团、漏面鱼……近两年还意外地推出一道绿色面食――绿麻食。 在春季,绿麻食一般用农家地里的无公害菜品菠菜作原料,取菠菜汁和面,将面调和均匀,揉成光滑的块状,然后摊在案板上用擀杖擀成厚厚的片,再用刀切成长条,再将长条切成小四方形状,再取些包谷面粉,洒在上面,为的是不让块状面团互相粘连……做好这些程序,下来就是“刺麻食”了,一般“刺麻食”需要用我们的拇指,不用使多大的劲儿,只要将块状的麻食“撵薄”成凹状,麻食就算成了。有人为了让绿麻食再好看些,想了一个既简单又方便的办法,那就是将小四方块的绿面放在放饺子的“被子”上,用手撵,撵出来的绿麻食就会变成花状,乍眼望去,就像那绿色的河面飘来的层层涟漪,顿时食欲剧增,有点迫不及待想要尝尝这绿色食物的心境…… 人们通常认为春季的绿麻食久吃不厌;夏季没有了菠菜,人们也就暂且放下了吃绿麻食的习惯。三伏天喝茶浑身痛快,不管是花茶还是清茶,人们都有坐在门口喝茶的习惯;尽管茶水下肚热得人浑身汗水淋漓,但手里的茶还是越喝越香,越喝越有滋味。一年四季最难熬的就是夏季的三伏天和冬季的三九天。各种冰镇饮料西瓜坠满市场,人们在困困不安中度完了夏,随着蜕壳后的“绵了”(北方“知了”刚刚蜕壳的幼虫)胆怯地吟唱,渐渐到了立秋时日……再过上半个多月,不管是“绵了”还是成熟的老“知了”,都得慢慢隐去…… 每年九月一号开学的时间,虽有“火老虎”之说,但早晚却添了几分少有的凉意。酷热的夏曾让人淡化了胃口,见着天气转凉,再吃绿麻食的心悠然而生……于是,在没有菠菜的情况下,将芹菜或者青菜用榨汁机捣烂炸出新鲜的绿汁液,和面再“刺麻食”,再炒少许猪肉,豆腐胡萝卜,生姜大葱臊子;或者不用炒臊子也行,有些人特意地炒上两个西红柿,再切上葱花……这西红柿拌绿麻食,不光是清一色的好看,还令人垂涎三尺…… 一边品尝着绿麻食,秋便在我们的身下划过……立秋不随心,那是你没有真正吃到色香味俱全的绿麻食…… 将我们的食欲开拓,绿麻食是我们舌尖上的立秋,是体现陕西关中人的豪迈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