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出生的甘肃女孩宋乐乐(前右),大学毕业后没有从事自己学习的幼教职业,而是专程到上海、重庆等城市学习木艺制作。回到兰州后,她说服家人,在兰州文创大厦创办了一间木艺工作室。 “我从小就喜欢木艺制作,毕业后经过深思熟虑,最后决定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创业。”宋乐乐一边打磨木艺作品一边介绍说。面积不大的木艺工作室里摆放着手镯、工艺菜板、钢笔等30余种木艺作品,这些都是由宋乐乐经过切割、构图、打磨、上油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这里摆放的都是我制作的样品,顾客到店里,我会提供工具和木料,指导他们自己动手完成木艺作品。”宋乐乐介绍说。木艺工作室独具特色的运营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前来体验,也给创业伊始的宋乐乐带来了每月近万元的收入。新年伊始,宋乐乐希望有更多的人到她的小店体验木艺制作,一起动手,感受和传承木艺制作工艺。 近日,《2017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发布。这份由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多单位发布的年度报告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分析。报告发现,中国大学生创业意愿持续高涨、创业层次在不断提升,但大学生创业制约因素依旧明显,缺乏资金和经验不足仍是最主要的障碍。 此次调查覆盖全国52所高校,共有3983名大学生、476名大学生创业者和910名高校教师参与。 资金是大学生创业者的最大难题 关于“假如你准备创业,希望学校提供什么帮助”的问卷调查中,近七成在校大学生选择资金资助,60.4%的在校大学生希望学校提供创业导师指导,希望学校提供创业实践训练的在校大学生占42.5%。 在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调查中,不论高职、本科或硕士学历的创业者,都有近一半的人认为资金是最大的创业障碍。有31.1%的创业者认为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资金短缺。 大学生创业者最希望学校提供的创业帮助中,排名第一的是资金资助(占比20.9%),其次分别为创业场地提供、创业导师指导和创业孵化平台支持。对于创业课程的需要却相当低。报告指出,这启发各高校从创业资金资助、资深创业导师、提供创业场地及创业孵化平台这几个方面入手,提供切实有用的创业帮助,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不必要的创业课程。 相应地,有55%的创业者表示学校对自己的创业有一定帮助,仅有7%的创业者认为学校对自身创业没有任何帮助。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学校是他们为数不多可以依赖和求助的对象。 杜文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大四学生,2014年,他和团队入驻了学校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实训基地,在学校的帮助下拿到了不少业务。他坦言,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国家的政策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 2014年,新《公司法》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围绕公司设立制度进行重大调整,大幅度降低公司的设立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除法律、法规对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有明确规定外,由股东(发起人)自主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并承担缴纳出资不全的法律责任。取消各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也就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一块钱也能注册公司”。 在“哪些机构的支持对创业最重要”的调查中,有18.7%的大学生创业者选择了政府,17.8%的大学生创业者选择了空间、园区等基础设施提供方,选择风险投资机构的大学生创业者占比16.6%、选择高校等教育机构的大学生创业者占比15%。 去年在天津科技大学读大四的罗晓萌参加过不少大大小小的创业比赛。最近,她和团队刚刚获得了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项目特等奖。在“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也获得名次。她说,积极参加这些比赛的原因,一是补上在校大学生资源有限的短板;二是赢得奖金,获得直接的资金支持。 高校创业课程应更接地气 在“评价所在院校创业氛围”的调查中,有32.1%的在校大学生认为所在院校“相关课程、活动较少,创业宣传和支持力度有限,对创业仍然缺少认知”,认为所在院校“开始重视创业,成立了相关机构,相关课程、活动越来越多,创业氛围正在形成”的大学生占48.7%。 报告显示,有66.9%的在校大学生所在院校设立了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创办了大学生创业社团的学校占比52.3%。其他创业机构如创业教育平台、大学科技园等还是较为完备的。 有8%的学生所在学校没有开展创业教育,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开展得很少的学校有57%。 在开设创业教育的学校,有72.8%的学校采取理论讲授形式,54.9%的学校采取实践分享的形式。另外,还有案例分享、模拟创业和创业能力培养等多种形式。 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接受意愿的调查,有28%的大学生非常愿意接受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或培训,有36%的大学生比较愿意接受,选择一般意愿程度的占29%。 杜文博从大一上半学期就开始创业了,只不过那时候不知道是创业,只是小打小闹帮人拍片子,收费标准更多是“随缘”。大二,他选了一门创业课,要求最低15人选课才能继续的这门课,由于最后只有9个人选,被取消了。杜文博说,他们学校创业的人也挺多的,一些同学会觉得创业课有名无实。“在开课前是两三节试听,课上的内容更多的是如何管理和运作公司,一些基本的报税方法、注册流程、如何开发票等基本江南app官方入口最新版本下载知识都不会告诉我们,还要靠我们自己去问、去跑。创业课开得有点虚。” 罗晓萌是两家垃圾分类处理公司的创始人。和一些同学想法不同,她认为,学校的创业课程特别重要。“它是我们少走弯路的重要课程。”但她同时指出,不真的去创业实践,是不会知道要学这么多东西的。 打造高效创业生态体系十分重要 在针对大学生的问卷中,有43.6%的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创一份新事业,16.8%的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办一家新公司,仅有7.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展一项冒险性活动。 受访的在校大学生中,近六成有一定的创业意愿,18.4%有比较强烈的意愿,有强烈意愿的有7.8%,一定要创业的有3.8%。 而在大学之前对创业产生兴趣的学生占42.4%,大一开始产生创业兴趣的占31.2%。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提早关注自主创业、对创业产生兴趣。可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深入人心,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提早开始和尽早规划。 从创业教育来看,超过八成大学生创业者认为所在院校具有不错的创业氛围,且较高学历的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处于比较好的创业环境中。 “创业生态系统就是把有利于创业的因素搞多,把不利于创业生态系统的因素搞少。”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匡校震用通俗的话解释了创业生态系统。 “目前在整个大的环境下,各个高校客观上已经都存在创新创业生态,只不过是生态有优有劣,有些发展比较好,有利于成长为平台,但是有些比较欠缺。”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创业学院执行院长谢廷民说,创新创业生态要靠高校间的开放共享和互相借鉴,将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固化。 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在报告发布会上认为,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与形成在各个层面都很有意义,它将全面提升整个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积极性和成功率。张锐2010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当时拿到了300万元天使投资。在学院老师的鼓励下,创业项目走出学校,如今进入IPO阶段。他的个人经历教会他,“如果在生态各个主体之间打通一条价值链,一切活动的本质是创造价值,多个创造价值主体连在一起会出现协同效应,就是1+1大于2,甚至更高的价值。” 张锐认为,打通高校创业生态系统,高校要给学生好的环境和足够的意识。“我们广大高校有很多技术,但科学家没时间找资本和客户,这时候把大学生创业团队加入到这个链条里,把价值链补齐了,鼓励大学生和拥有科研成果的主体交流,从而全面提升了效率,让科研成果不再沉默在资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而是变成现实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