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小儿发热,一般属于外感,即风寒感冒。或由于积食,即食积化热。此外,临证往往有查不出原因的发热。
症状:
常见的伤风感冒发热,热在皮肤。小儿头痛,鼻塞,或流清涕手背发热。食积发热,皮肤不太热,手心发热,时热时止,伴有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等现象。不明原因的发热,前半天轻,后半天重,夜间更甚,有发热10余日不愈的,有服磺胺类药,或注射盘尼西林等药而热仍不退的辨证施治:按外感,为表病。主表者是肺,与肺相表里者,手阳明大肠经。外感,属于风寒。主风者,足少阳胆经。因而,治感冒发热则取手阳明大肠经与足少阳胆经。热甚,则伤阴,须泻阳补阴兼顾。
配穴与手法
1.风寒发热
取穴:取合谷穴(泻)、风池穴(泻)、足三里穴(泻),治疗风寒感冒,及发热不太高者。按上列穴位次序点穴,每穴平揉、压放、点打各100次。如发热比较高者,加泻大椎穴,补内关穴。手法宜轻,并减去点打法。 2.食积发热 取穴:内关穴(补)、大椎穴(泻)、足三里穴(补)、中脘穴(泻)等穴。 3.不明原因发热 取穴:合谷穴(泻)、内关穴(补)、大椎穴(泻)、陶道穴(泻)、尺泽穴(泻)、内庭穴(泻)。以上两种证型的选穴,可按次序点穴,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采用一般手法即可。 方义解释
风寒发热:泻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以治表。泻足三里者,以驱手阳明大肠经传来之邪。泻风池穴,以祛风邪。热重者,加泻大椎与陶道穴。补内关穴者,以维护诸阴。
食积发热:取内关、大椎穴,以退热。取中脘、足三里穴,以促进消化。
不明原因发热:高热不退,热易犯肺,故泻尺泽、合谷穴,以清肺热。
小结: 小儿发热,轻症,每日点穴1-2次,1-2日可治愈。重症,每日点穴3~4次,3~4日可退热,1周左右即痊愈。
以上配穴,还可用于感冒预防。在感冒流行期,1周内点穴3次,连续点2~3周,就可达到预防效果。 (作者:马建民) |